草木在发芽,课堂在生花!培华小学名师展示课很精彩
2022-03-22 10:09:24 来源:成都市培华小学
1
听新闻

近日,成都市培华小学语文教研团队与“笔春语文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共同走进了特级教师张笔春的课堂。

镜头一 备课

小说单元的课,究竟该怎样上才能入木三分呢?张笔春老师的备课为老师们开的第一双“慧眼”是研读教材,解读课标;开的第二“双慧眼”是找到文本的关联点,从共性中谋求文本的个性。开的第三双慧眼是从宏观处入手,微观处落脚,寻找一切可能的生长点。

备小说单元的课,应该要像钱钟书的诗里写的一样,如春在花,如盐在水。花和盐无比重要,也就是你这节课要达成什么样的教学效果,课前一定要预估,课堂是动态的课堂,但盐和水的关系一定要处理好。

备小说单元的课,应该将文学趣味和生活趣味相结合,小说本就长,文字多,没有趣,课堂便无法生动。备小说单元的课,抓住主要素就扼住了小说的咽喉,抓三要素,抓起承转合,抓一波三折。

镜头二 课堂

张笔春老师为培华小学的老师们和工作室的成员上了这节堪称声势浩大的课,五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和四十多位听课的老师,将偌大的多功能教室“塞”得满满的。

张笔春老师开课前用寥寥数语燃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趣意横生。请孩子们给自己提建议,聆听孩子们的诉求,巧妙地转换师生关系。围绕着“怎样读小说?怎样悟小说?怎样概括主要内容?”三个问题展开,随着问题的层层深入,恰到好处的追问,共建畅所欲言的语言环境,契合合作学习的时机,开出了朵朵小花。多维度的评价语更是让这节课高潮迭起。

镜头三 学生

培华小学学子表示:

“听了张老师的课,我发现原来这么多的文字,我也可以在一两分钟就读完呀!读小说和读古诗词是不一样的,先做到一目三行的读,我觉得以后我也能像张老师一样一目十行的阅读。”

“上完张老师的课,我明白了小说都是围绕着人物,情节,环境展开的。”

“这节课我总算明白了有理有据这个词了,以往我做阅读题都是看个大概,或者就是凭感觉,张老师教会了我去文章里找依据,不是数学课才需要严谨,语文课同样须要。”

“张老师的眼神里有一种神奇的光,虽然我坐在最角落,我也不敢开小差,因为她的目光一直在我们的身上。”

镜头四 老师

听了张笔春老师的课,老师们感触颇深。课堂应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老师应该像春蚕吐丝一样去教学生,化繁为简,智入课堂。课堂的机智催生了这节灵动的课堂,值得他们学习,今后,培华小学教师们一定多总结、多学习、勤反思。

镜头五 研讨

老师们根据“314研讨模型”进行研讨。

尹老师:“摘录句子的基础上赏析句子,尊重了学生的兴趣,因为喜欢所以摘录,喜欢总有理由,在这个基础上去赏析,比硬性规定要强很多。设置问题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值得深讨。”

王老师:“课件的制作,首先要考虑实用,其次是美观。如古人所说文以载道,我们制作的课件是课堂的载体,张老师的这节课就很好地诠释了课件的实用性。其中,标黄的字体,贯穿始终,如穿针引线一般,串联了整课的重点,简洁,明了,客观,严谨。”

李老师:“小说对比记叙文、散文、古诗词的最大不同是文字多、篇幅长、信息量大,课文往往选取其中的一部分,课就比较难上,今天的这节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把目标设置小一点,围绕着小的目标变方式,给方法,再调动孩子的研究积极性,再适当的补充。”

祝老师:“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孩子研究,比如怎样阅读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张老师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示范,放手给学生,先一目三行,立即请学生尝试,学生会很快有获得感,再引入一目十行就有了可行性。”

郭老师:“诙谐凝练的语言,让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理解不再艰难。散文像散步,小说是走着走着就跌到了,爬起来再走,诗歌是走着走着就飞起来了。这段诙谐的讲解将散文的形散神不散,小说的故事性,诗歌的无穷想象,讲的浅显易懂,充分考虑了五年级学生的学情。”

伴随着“双减”政策落实,课堂应该发生质的变化,语文课都应该开出朵朵小花,也许是趣味之花,也许是“智慧”之花,也许是“思辨”之花……坚信,还有万朵千朵静待枝丫。魏雅莉

培华小学,笔春语文名师工作室

标签: 培华小学 笔春语文名师工作室

责编: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