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讯息!别让“童星梦”成“劳钱伤娃”的噩梦
2025-10-14 11:24:55 来源:《工人日报》
1
听新闻


(资料图)

男主播快速划过观众发来的孩子照片,语气熟练地逐一评价:“这孩子眉眼周正,但发际线偏高,肤色也深了些。”说完,他举起一枚写有“有戏”的红色圆牌……据近日《新京报》报道,此类“童星选角”直播中,主播会对孩子照片进行“专业评估”,一旦家长表现出兴趣,便会被引导至私人微信进一步沟通。随后,工作人员会推销一系列付费项目,声称与各大剧组存在“深度合作”,并“保证戏约”,若未安排角色可全额退款。然而,家长交费之后,既没有试镜通知,也无法办理退款。

从报道来看,直播间的骗局环环相扣,精准拿捏家长心理。主播们以“曾打造数百位知名小演员”“与各大剧组有合作”为噱头,煞有其事地“评估颜值”,不断抛出“成功案例”,营造出“孩子出道近在眼前”的假象。到最后,家长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有的家庭还被掏空了积蓄。此类套路涉嫌诈骗,同时也是对儿童演艺市场秩序的破坏。

不少家长之所以深陷骗局,既有对“童星光环”的盲目向往,也源于现实困境下的焦虑转移。例如,一位家长因女儿成绩中等偏下,便将改变命运的期待寄托在“童星之路”上。此外,直播间刻意营造的氛围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评论区里家长的感谢留言、晒出的“接戏进展”,让旁观者产生“别人能成功,我家孩子也可以”的错觉。

这场“童星梦”骗局暴露出儿童演艺行业的乱象。尽管2021年底文旅部已规定演出经纪人员需持证上岗,但仍有大量无资质机构活跃在市场中,它们以“内推剧组”“签约培养”为名收取高额费用,合同中却充斥着模糊条款,将“提供演出机会”等关键承诺口头化,为日后推诿责任打好草稿。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相关民事诉讼已超1600条,可由于举证困难、损失认定复杂,不少家长维权艰难。

遏制这类骗局,既需要监管部门主动作为,也需要家长回归理性。有关方面应进一步明确儿童演艺经纪机构资质要求,督促机构将“演出机会”“退款条件” 等关键内容量化,严厉打击虚假宣传、欺诈收费等行为。对于家长而言,更需清醒认识到“童星之路”的不确定性。与其盲目追逐“明星梦”,不如尊重孩子的兴趣和天性,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在当下的年龄段享受应有的快乐与成长。(郭元鹏)

[责任编辑:刘晓君]

标签: 股票频道 24小时直播

责编: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