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为王,激活优质数字资源
2022-04-13 09:24:00 来源:中国教育报
1
听新闻

地处河南省中部的叶县,属农业大县,有中小学383所,在校生17万余人,然而,绝大多数学生在农村,是名副其实的教育大县。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优质教学资源缺乏,尤其是偏远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师资力量弱,办学水平不高。

面对城乡教育不均衡,叶县加强顶层设计,全县域推进教育信息化新基建。2021年,全县专递课堂共开展教学活动576次,解决了2.5万多名教学点学生课程缺失的问题;县域教育信息化平台教育资源引用量达到30多万次,全县信息化授课率达到了90%以上。

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全县域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

早在2013年,国家及地方就开始了关于农村学校的改薄(改造薄弱学校)工作,国家每年配套资金不下300万元。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由于信息化设施更新快,出现了边建边废的尴尬现象。同时,由于设备采购不统一,设备品牌型号不同、系统应用不同,造成优质资源无法共享。

面对诸多问题,我们加强顶层设计,于2018年启动全县域教育信息化整体建设项目。项目最初就确定了明确的目标:在全县建成“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基础上,实现城乡学生同上一堂课。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项目一次性完成了全县教育信息化整体建设,覆盖到了每一所中小学(含教学点)的每一间教室。

双路万兆到乡镇、千兆到校、千兆入班、无线全覆盖的高速教育网,实现所有教室的互通互联;建设了叶县智慧教育运营中心,进行统一指挥管理;建设了叶县教育数据中心,本地化存储管理数据资源;把教学一体机、录播直播设备、云桌面等信息化设备引入学校、引入课堂,为教育教学赋能。

教育信息化环境的优化,为“三个课堂”的常态化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叶县县域共解决了2.5万多名教学点学生课程缺失的问题,全域11.2万多名小学和初中学生全部开齐了国家要求课程。

应用模式创新,确保信息化平台“好用”

有了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如何提升教师使用教育信息化设备的积极性,这个现实问题被我们提上日程。

在调研中,多数教师反映了备课阶段的困扰:首先,通过网络搜索,资源可达上百个,但没有足够时间挑选。其次,也不一定能选择出最适合的材料。例如北京、上海等地教学水平高,但选用他们的教学方式,明显不符合本地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这是典型的资源“水土不服”。

针对教师面临的困扰,叶县教体局提出了“精准推送、简单易用、高效维护”的设想,创新应用模式,研发了“均衡学堂”。学堂授课端、备课端等涵盖课前、课中、课后的教育信息化软件,并充分发挥本地名师的主观能动性和辐射带动作用,建设了适合叶县本地教学实际的优质教学资源库。

目前,针对教师备课的相关资料,平台上有针对性地“存”有两到三套备选方案,大大减少了教师资源难选择的烦恼。

除此,我们在建设这一平台之初,同步创新了使用及维护模式。叶县教体局工作人员与建设公司工作人员组建团队,负责平台的运营及维护,做好软硬件维护及使用培训工作。

“好用”的信息化平台,很快得到了全县广大师生的拥护,使用量也急剧上升。2021年全年,该信息化平台的均衡学堂累计使用时长达到50多万个小时,教育资源引用量达到30多万次,全县信息化授课率达到了90%以上。

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助力教学质量提升

叶县第二实验学校的一间办公室门口,竖着一块名师工作室的牌子。这是叶县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赋能教学质量提升的新举措。

名师工作室如何开展工作?首先由县教体局选出一些优秀的不同学科教师,成立名师工作室,通过叶县公共服务平台为其创办类似博客的空间平台,开设名师课堂,其他成员纳入平台,优秀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过程及思路及时发布,对平台内的教师给予启迪,形成互动。

目前,叶县已建立31个名师工作室,累计开展教研活动133次,并将各级教研平台活动与名师课堂融合,丰富了名师课堂内容。此外,我们还建立了8个名校网络课堂,开展公开课,使名师、名校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到全县,加快实现全县教育信息化“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

2021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从信息网络新型基础设施、平台体系新型基础设施、数字资源新型基础设施再到智慧校园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我们全县教育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未来,我们将在现有网络、平台、资源建设的基础上,深度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一体化推进全员培训、融合应用、素能提升,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助推叶县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河南省叶县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

《中国教育报》2022年04月13日第4版

标签: 应用为王,激活优质数字资源

责编: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