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指导家长育儿
2020-09-17 15:45:55 来源:新民晚报
1
听新闻

随着“二孩”政策全面施行,多元化的家庭育儿指导、普惠型托育服务的需求变得更迫切。为了满足年轻家庭“幼有善育”的期盼,《上海市托育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昨天发布,“普惠”“安全”“优质”等将是未来3年上海托育服务的发展“关键词”。这是本市实施的第一轮托育服务三年行动计划,也是全国首个托育服务行动计划。

根据行动计划,3年内,上海每年将新增至少50个普惠性托育点,2022年底,实现全市街镇普惠性托育点覆盖率不低于85%的目标,力争全市一半以上的幼儿园开设托班。

痛点1 托育点少、离家远、收费高

对策 新增更多家门口的“实惠托育”

托育点少、离家远、收费高,一直以来是年轻家庭的育儿“痛点”。2017年起,上海连续将每年新增50个普惠性托育点纳入市政府实事项目。光是今年,本市就新增50个普惠性托育点,组织74个班级,提供1467个托额,其中,托幼一体托育点占比86%。家门口的“实惠托育”解了不少沪上家庭的燃眉之急。普惠成为三年行动计划的“主角”——

●全市至少新增150个普惠性托育点。

●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原则上都要开设托班,尚未开设托班的公办幼儿园要积极创造条件增设托班,鼓励民办幼儿园开设普惠性托班。到2022年,托幼一体园所在公民办幼儿园总量中占比不低于50%。

●今年底实现中心城区“一街镇一普惠”,每个街镇至少设立一个普惠性托育点,非中心城区按照人口结构和需求布点建设,尽可能为家长在家门口、单位门口提供便捷的托育服务。鼓励各区政府、各街镇通过提供场地、减免租金等补贴措施,支持社区、企事业单位、园区、商务楼字等开设公益普惠托育点。

痛点2 托儿所仅解决孩子吃喝拉撒睡

对策 按需提供多元托育服务

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家长受教育水平的提升、科学育儿知识的普及,不同类型的家庭对托育有了多元化的需求,部分家庭也不再满足于以往“托儿所就是解决孩子吃喝拉撒睡”的传统,“三年行动计划”也鼓励城市托育服务的多元化发展,主要内容有——

●鼓励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或个人单独或联合开设一批连锁化、专业化、高品质的托育服务机构,按需提供全日制、半日制、计时制等多元化服务。

●每年,全市至少建成50个具有示范效应的儿童友好社区示范点,在街镇设立儿童服务中心,在社区内普遍设立独立的儿童之家,打造环境安全、设施齐全、服务专业的15分钟社区托育服务圈,就近提供嵌入式、菜单式、分龄式的多元托育服务。

痛点3 新爸妈育儿面临“上手难”

对策 推“教养医结合”育儿新模式

3岁以下的孩童是“社会最柔软”的群体,然而,新手爸妈面对呱呱落地的小生命,往往有点束手无措。为了帮助新手爸妈“升级”,“三年行动计划”首次提出了“教养医结合”的育儿指导模式,将成为全市婴幼儿家庭的“智囊团”,通过科学育儿的公益服务,让带娃变得轻松、有爱、科学,让上海爸妈成为“会照料、会抚爱、会陪玩、会倾听、会沟通、会放手、会等待”的“7会”家长。

●首发《上海市母子健康手册》,育龄妇女从怀孕初始便能通过手册获得科学孕育指导。

●各区至少建设1个、全市至少建设18个儿童早期发展基地,为幼儿家庭提供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

●每个街镇将会配备1个家庭科学育儿指导站,新手爸妈就近就能获得育儿“支援”。每年为有需求的常住人口新生儿家庭提供至少1次上门指导服务,不少于6次线下指导服务。

●上海市公益科学育儿指导APP“育之有道”等应用,免费推送线上科学育儿资源。

痛点4 呵护“最柔软人群”责任大

对策 对虐童等行为零容忍

托育服务要时刻呵护“社会最柔软人群”的安全。“三年行动计划”对落实产假政策、托育人才队伍建设、托育机构安全防控等作出要求。

●制定《上海市托育服务机构日常管理指南》和《上海市托育机构一日活动方案》,确保婴幼儿健康安全。

●研制托育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准入标准与行为规范,对虐童等行为零容忍,对相关个人和直接管理人员实行终身禁入。

●各区托育服务指导中心视频监控系统与辖区内托育机构对接,完成教育、卫生、消防、公安等多部门数据互联互通,实现技术支撑下的有效监管。(记者 马丹)

原标题:上海首轮托育服务三年行动计划出炉

直击育儿痛点 托好“明天的太阳”

责编: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