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播资讯】我为什么讨厌 PPT ?
2023-03-28 12:08:27 来源:曹将
1
听新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者:曹将 编辑:泽涛

01

在情绪管理中,有一个方法是总结自己的失控点,即当别人提到某件事、说到某个词时,你的情绪会发生一次过山车似的变化。

对我来说,一个失控点就是:PPT 。

举个例子。

某天公司发文,说要减少 PPT 的使用,避免美化工作占用太多精力。

过了一会,一位同事在微信上转发给我这份文件,并说道:曹将,你要失业了。

就在那一刻,我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心跳速度在狂飙,然后没有好气地回复了一句: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不只会做 PPT 。

02

按理说,有一个标签能被他人记住,是幸事。

标签的作用,就是将人和人区分成你和其他人。

但标签有一个坏处,那就是让你的其他特点被他人忽略。

比如有一次演讲。我先发言,效果还行,掌声不断。

后面的朋友登场便说了一句:刚刚曹将讲的确实不错,毕竟他很擅长 PPT 。

我当时大脑中飘过了一串问号:我的 PPT 上就放了几张照片啊。

03

我们经常会听到「冰山理论」这个词,说的是有些事情是表象,我们看得见;有些事情是内因,这个看不到。

比如之前一位合作方离职,在聊天的前两句里,看到的是「不开心」;但多问几句,得到的答案是「不高级」:公司不知名,跟亲朋好友提及时觉得没面子。

回到 PPT 这件事上,其实也存在类似的情况,也是我逐渐意识到的内因。

表面上看,我是觉得自己在其他地方的努力没有被看见:比如在表达上的刻意训练、在专业领域上的积累、在写作上的尝试等。

但往冰山下去挖,这背后对应的是我的自我定位:

我不希望自己只是一个工具。

04

很多年前,罗振宇提出一个 U 盘理论。

他说的是,有些人的能力像 U 盘,在 A 公司可以用,在 B 公司可以用,也就是:即插即用。

这样的人可以在不同的公司都获得生存。

他举的例子,就是做 PPT 美化这件事。

但一个人擅长什么,并不代表他想成为什么。读书时,我加入了学校的记者团。 有一次几位记者聊天,聊到了采访这件事。 朋友说,有时候感觉特别矛盾,编辑觉得我很擅长采访,于是给我安排了很多采访任务。但其实,我并不喜欢采访,因为我本质上很怕生。他觉得我擅长,只是因为我做了很多准备,能得到稿子需要的内容。 而我,确实可以比别人更快做出一份更好看的幻灯片 ,但是我更希望自己是一个在专业领域被认可的人。

05

所以,你会发现这个公众号已经好几年没写 PPT 的内容了。 所以,我会去写第二本书《高效学习》,而不是去写《 PPT 炼成记 2 》。 在《高效学习》一书里,我尽力地把我在之前做研究分析和做培训管理的经验沉淀,梳理出一个个解决方案。 这个动机,本质上也是希望自己能被他人理解: 曹将不是一个工具。或者至少: 不只是一个工具。

06

但可悲的是,标签有两个特点。 第一是连贯性。就像我们在见某人第一面时,发现他说话带脏字;下一次见面,脏字再次出现;于是,我们接下来每次见他,都觉得他很脏。 即使,他已经脱胎换骨,但看法不会改变。 第二是近大远小。一个人的某个标签是唱歌好听,我们容易记住,毕竟离生活很近;他的另一个标签是会搭帐篷,我们容易忘记,毕竟这离大多数人很远。 类似的,PPT 这个标签,他人已经有了多次印证,并且也是办公场景下的高频动作,所以,撕掉很难。

07

回到开头说的情绪管理。 前两天在听「潮汐」App 上的冥想课《CBT正念冥想》,第二章的练习方法就是:把那些让你焦虑的事说出来。 我把那些工作上的烦恼一句一句地说了出来,包括它们是什么,自己为什么会觉得烦恼。 在说完之后,我发现自己好像确实好受一些了。 为什么? 说完以后,你发现其实也就那样。能改变的就还能改变,不能改变的也无能为力。 类似的,写这篇文章,也是重新审视 PPT 这个让我烦恼的点。 当知道了它为什么让自己烦躁(不想成为一个工具人),以及为什么标签撕不掉(连贯性和近大远小),也就不刻意去解释什么。就比如多年不见的同学突然微信,找我要一份幻灯片模板。 以前会烦躁,现在会马上拿出来,发送。 谢谢。 客气。 不用太多的交流。 这也不怪你,也不怪我,它是客观的存在,那就互相点到即止。

这是曹将公众号第「 1142 」篇原创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 ▽ ▽

《高效学习:曹将的公开课》

标签:

责编: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