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温度的“班级日志”让学生自控自主地学习和管理
2021-06-04 08:56:15 来源:南方教育时报
1
听新闻

“班级日志”制度,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由学生对班级日常进行管理和记录的制度。它对优化班风、树立主人翁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家长配合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在实施该制度的过程中,班主任应注意引导学生用富有正能量的语言反馈问题并提出建议,让其他同学感受到被尊重,从而积极解决问题,提升幸福感,最终形成和谐的班级管理模式。

情景再现

充满温度的“班级日志”

“近日,我班出现男生扔粉笔的现象,李老师今天跟几位同学进行沟通,请大家爱护公物,注意教室卫生,安全第一。明天期中考试,大家好好复习,晚上早点休息,拿出最好的状态考出理想的成绩!今天是何同学生日,七(4)班全体师生祝你生日快乐!”

“今天七八节语文培优的同学开始了课程,希望这次参加培优的同学珍惜机会,上课认真听讲,不负学校和老师的期望。送给同学们一句话:现在站在什么地方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往什么方向移动。”

“我对我们班同学提出以下三点建议:第一,利用课间及晚上做完作业以后碎片化的时间刷一刷数学题。上个星期,李老师已经向我们发出这个倡议,希望数学成绩好的同学能够率先行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二,清明节假期之后,我们的英语合唱节很快就要举行,同学们一定要大声唱出来并背下歌词,抽空练习,为班级争光;第三,‘我的生活我自理’活动这星期开始,今天发了一张登记表,请家长督促每个同学做家务,并填写在表上,持续一周,我们这个活动开展得才有意义。奋斗没有终点,任何时候都是一个新起点。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同学们都会越来越优秀。”

……

这是我班值日的学生写的班级日志。多年来,我带的班级都实行班级日志制度。最初由值日班长对班级日常进行客观记录,采用表格的方式,包括出勤、纪律、卫生、仪容仪表、作业等,一周一次量化统计,每周班会课进行总结。后来我征求学生的意见,大家提出了一些问题:每天一页浪费纸张,偌大的A4纸只有寥寥数字;固定表格只需要在“优良差”中做相应的选择,记录下来的几乎都是违反纪律等不好的事情;缺少个性化的表达和积极情绪的传递。于是,我进行了优化:纸质记录变成电子文档;查阅对象除了班主任和学生,还有QQ群里的老师和家长;反馈内容除了几个固定项目,字里行间要有对同学的鼓励和关心,以及对班级问题的思考和建议。在实施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更倾向于指出班级存在的问题,而不是点名批评个别同学,把白纸黑字当成记录孩子问题的铁证,把焦虑传递给家长。

学生在值日的过程中也有不少收获和体会。有学生说:“为了写好班级日志,我要求自己在学校完成部分作业,在家也会下意识地提高效率。班级日志既让我锻炼了写作能力,还让我成为了更好的自己。”还有学生表示:“我不喜欢在值周反馈中写某某同学又迟到了,某某同学昨晚又有一大堆作业没有完成。如果他的父母看到了,把他痛批一顿,我也觉得不忍心,我们都是学生,站在相同的角度,不说完全理解,也是大致知悉,我希望我值周的过程中大家看到的我不是一副怨恨和死气沉沉的样子,而是多鼓励、多传递温暖的形象。”

分析解答

公平公开,全面发展

有利于搭建公平公开的管理模式。班干部是班主任管理学生的主要助手,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几个人管理几十个人,甚至一个人管理几十个人的局面。班干部也只是学生,看问题有时候不够全面,如果因为某些误会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影响到班级管理,就得不偿失了。因此,建立人人参与的班级日志制度,让全班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有利于形成公平公正的班级氛围。

有利于减轻班主任工作负担。“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科学的也是艺术的创造。”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树立全面放手的思想意识、让学生自控自主地学习和管理,该减的减,该丢的丢,把思考、体验、说话的权利还给学生,班主任在解放自己的同时,才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研究中,才能和学生一起成长。

有利于形成家校合力。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共同承担责任,彼此协调和衔接,才能真正教育好孩子。学校教育侧重于知识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家庭教育主要是对人格和品质进行塑造。家长上班忙碌,班级日志可以让家长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满足家庭多样化教育的需求,促进家校沟通,从而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

策略引导

正面引导,积极反馈

值周班长+轮流值日

首先,班主任可设置值周班长制。我班的值周班长每半个学期,根据期中期末成绩及表现,由同学们选举产生。值周班长选举轮换,可以激发同学们的上进心,有利于班级管理的稳定,形成学比赶超的学风。同时,班主任要让每个学生轮流参与班级日常管理,使学生均有机会为班级服务,都能得到锻炼,体会到做班干部的承担和责任。我班有个纸匣,里面有全班同学的名字。我们采用抽签的方式,让每个学生轮流参与班级日常管理,如果有同学忘了,则由值周班长提醒。

班级日志制度设立之初,我班学生不知道怎么反馈,值周班长挑起大梁,每人反馈一周,第二天在班上交流。经过几位值周班长的尝试,其他学生对反馈内容、表达风格都了然于心,轮到自己反馈的时候,就能游刃有余。

量化统计+班会总结

班主任可设置电子表格,由值日学生客观记录班级日常情况。我班的班级日志分为出勤纪律、作业卫生、教学反馈、班级亮点、我的思考五个部分。课间时间较短,值日同学经过细致观察,在学校只需客观记录前三项,班级亮点和我的思考这两项,由值日同学回家后经过深思熟虑写下来,并发到家长群里供同学、家长、老师查阅。记录情况每周量化统计一次,并在当周的班会课上进行总结。

在实施过程中,班主任要注意引导值日学生客观规范地记录,既不走过场,也不回避问题。比如上课讲话,科任老师点名提醒或批评的才算;检查背书分为“熟练”“不太熟”“老师提问时不会背,但放学前已补”等;作业欠交名单写到黑板,如果和实际情况有出入,可以去值周班长处纠正。只有客观反馈与积极引导相结合,借助舆论建立激励机制,才能鞭策学生逐步实现“自律、自控、自主”的班级养成目标。

定期考核+家校联动

班级日志触动最大的首先是值日生本人,至少在值日当天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仔细观察班上的人和事,对不良现象和好人好事做出适当的评价,结合班级当天的“大事”表达自己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值日生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例如,当值日生建议同学利用碎片化时间背英语,或表扬班级有不少同学放学后去操场跑步时,不仅是对其他同学的建议和鼓励,同时也是自我约束的过程。因此,每过一段时间,班主任可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考核,考核标准是自己反馈的、建议的做到越多,进步越大,等级越高。

此外,班主任要将班级日志对家长公开,家长可通过班级群随时查看班级日志,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教师的教学情况等,有助于家长在更好地督促孩子的同时,积极对班级管理提出建议,促进家校沟通,实现家校共育,让班级日志制度形成良性循环。

责编: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