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痛点创新“牛”产品,让农牧民的产业“牛”起来
2020-12-04 09:57:23 来源:新华网
1
听新闻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持。近年来,中国农业银行在产业扶贫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其中,农行内蒙古分行主动担当,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出台了一系列服务当地牛产业等特色产业的举措,为地区经济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围绕痛点创新“牛”产品

吴巴根那是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有名的养牛大户,近年来他与人合伙成立的养殖专业合作社规模不断壮大,急需资金支持,但由于缺乏抵押担保,融资受限。

农行科右中旗支行组织的一次上门金融服务,解决了吴巴根那的困难。“以前都是跑上百公里,到银行申请贷款,没想到银行会跑到家门口放贷,而且肉牛活体也能抵押。”吴巴根那说,今年7月,农行通过活体抵押加房产抵押方式,向他投放贷款200万元,靠着这笔钱,他顺利购入150头小育肥牛。

走进吴巴根那的养殖专业合作社,一排排圈舍整洁卫生,一头头肉牛体型健硕。“500多头牛正在进行育肥,每年至少可育肥4轮,除去贷款和各项成本,预计5年后能获利100万元。”吴巴根那说。

科尔沁右翼中旗有着悠久的养牛历史,但规模养殖需要资金投入,很多像吴巴根那一样的养殖户由于缺少抵押担保,融资渠道十分有限。对此,农行科右中旗支行创新担保方式,在与融资担保公司合作的基础上,实行“见贷即保”,由担保公司直接提供批量担保,农牧民不用再提供反担保,解决了担保难题。

针对资金需求量30万元以下的农牧户,农行科右中旗支行大力推广总行开发的“惠农e贷”,养殖户可随借随还、随还随借,最长期限可达5年,年利率仅为4.45%。

“金融产品的创新满足了农牧民的融资需求,仅一年多的时间,我行就发放‘惠农e贷’产品10424户、8.97亿元。”农行科右中旗支行行长刘显慧说。

让农牧民的产业“牛”起来

金融“活水”的注入,促进了当地肉牛全产业链发展,成为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提及农行的肉牛产业金融服务,科右中旗南白音套海嘎查的贫困户朝格吐深有体会。今年3月,在农行科右中旗支行30万元的牛产业贷款扶持下,朝格吐新购入20头种牛,扩大了养殖规模,年收入增加超10万元。

同样因为养牛,花灯嘎查牧民陈海有了“第二套房”。今年春天,得知农行支持牛产业发展的贷款政策,他通过活体抵押加保证担保的方式贷款30万元,除了购买怀犊母牛,还新建了现代化牛舍。

“有了‘第二套房’,分开了生产区和生活区,既卫生又能扩大养殖规模。”陈海说,有了农行的支持,资金来源不愁了,家里的养牛规模越来越大,预计明年产犊后能超过80头牛。

当地牛产业发展过程中,产业链缺失曾是一大痛点。如何“补链”成为农行金融服务的核心工作。今年5月,科右中旗鸿安现代肉牛交易中心正式成立,当地农行积极对接,提供多元化金融支持。“针对市场运行的资金需求,农行科右中旗支行预授信1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同时为提升经纪人收购、储运肉牛的能力,农行还根据我们提供的名单向其发放贷款,为交易市场的稳健发展提供了金融保障。”该中心负责人赵书会说。

截至今年11月末,农行科右中旗支行支持当地肉牛全产业链发展各类贷款余额8.85亿元,累计支持当地养牛户8875户,牛产业逐渐成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金融服务“轻骑兵”的使命担当

金融服务创新的背后,离不开金融机构为民服务的担当。

农牧区地广人稀、金融网点少,为满足肉牛产业链上众多分散客户的金融需求,农行科右中旗支行组建6支流动服务党员先锋队,将金融服务覆盖到12个苏木镇、173个嘎查村,实现了从等客上门到服务下乡的转变。

作为农行科右中旗支行的客户经理,曹京鹏、李明慧每天驱车数百公里,起早贪黑上门给农牧民办业务。“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我俩组成的小分队放贷9000多万元,为300多个农户养殖肉牛打通了资金堵点。”李明慧说。

“支农惠农,是农行的初心和责任。”农行内蒙古分行行长张春林说,聚焦农牧区金融扶贫“最后一公里”,农行内蒙古分行启动“千乡千队、万村百亿”金融支持脱贫攻坚专项行动,组织网点主任、客户经理、信贷员组成金融服务“轻骑兵”,1000多个小分队活跃在近万个嘎查村,将金融服务延伸到田间地头、牛棚羊圈,有效破解了农村牧区的贷款难、贷款贵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内蒙古的牛、羊、大米、马铃薯、葵花等特色优势农牧业产业,不断创新产品及服务模式,进一步拓宽农牧民融资渠道,促进当地产业振兴和农牧民脱贫致富。”张春林说。

据了解,为全方位保障脱贫攻坚金融服务质效,农行倾斜配置信贷资源,持续加大各项扶贫贷款投放。截至10月末,农行在全国投放产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942亿元,到户精准扶贫贷款余额969亿元。

责编: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