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1078万人参加高考,考生人数已连续三年破千万。中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充分保障了大家的就学权利。2020年,仅从报名人数与招生人数看,高考的录取率已经超过了90%。人们关注高考,是因为高考这种形式在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上仍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尽管这些年国家对高考进行过多次改革与完善,但考试这种基本形式,一如既往。
十年寒窗苦读,可谓“三更灯火五更鸡”,勤奋学习,使莘莘学子积累了知识,懂得了道理。通过高考,除了考验自己的积累,还可以洞悉体悟一个真谛,那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深切感受奋斗的价值。但凡平素刻苦勤奋、学习用功,心无旁骛、聚精会神,付出了更多努力的考生,一般都会得到较好的回报。这就启示我们,时刻要有拼搏之心、奋斗激情。
高考作为一种评价手段,是整个教育评价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升入高等学府的关键考试,更对整个基础教育的理念思路起到了“指挥棒”的作用。正是为了扭转过往因瞄准高考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如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成长需求,只重视知识灌输忽视了创新创造能力培养,高考改革才会不断推进,不断推出新举措。
高考不仅是一场考试,它检验寒窗苦读的效果、教育改革的成果,更考验着家长与社会的态度、认知和理念。高考是一次校准,需要祛除功利化倾向,让兴趣爱好成为引领学生素质提升的动力。让学习回归本源,存乎志,良于行,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不计较眼前得失,方能有所成就。
生活有万千通途,不只是考上重点大学一条路。在高考这场竞技中,春风得意值得祝贺,成绩不佳也不必沮丧。2021年已经有14个省市完全进入新高考周期。按2020年的生源占比,新高考改革地区的考生总量已经占据高考总生源超过40%,高考改革进入最艰难的攻坚阶段,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推进改革,为改革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