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六,高三学子将迎来为期三天(1月23-25日)的新高考适应性考试。这次模拟考试,是一场高考前的全真演练。学生可从这场考试中,检验高考阶段性复习知识掌握的情况,了解新高考出题的方式,同时熟悉新高考改革后的考试流程等。
今日,闽南网记者从泉州市招考办获悉,今年泉州有4万多人将参加这次考试。泉州全市共设12个考区,48个考点,1664个考场。4月,考生填报高考志愿,相关录取工作安排模拟预演也将开展。
今年是福建省普通高考首次实行“3+1+2”模式,考试科目由3门全国统考科目和3门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组成。本周六的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各科目的考试时间安排如下:
据了解,本次新高考适应性考试,是包括福建在内的8省同步开展从报名、命题,到考试、评卷、录取等全真全员全过程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学生要把它当作高考前难得的练兵机会,但不能将适应性考试和录取的结果,与正式高考考试、录取的结果挂钩,使其真正定位于“适应性考试”。
考生要注意这些考试事项
记者从泉州市招考办了解到,新高考适应性考试的考场规则,与高考一致。
考生凭本人《准考证》和有效《居民身份证》,按规定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考生入场时,除2B铅笔、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直尺、圆规、三角板、无封套橡皮等必需的考试用品外,其他任何物品(如手机、手表、涂改液、修正带等)一律不得带入考场。
考生主动接受监考员按规定进行的身份验证核查、安全检查、身体健康监测和考试违禁物品检查。《居民身份证》丢失的,应持由当地派出所出具的身份证明。
考生入场后,对号入座,并将《准考证》和有效《居民身份证》放在“准考证号签”旁的桌面上以便核验,并在《考生签到表》上签字。
考生需注意,开考信号发出后,方可开始答题,不得提前作答或动笔书写任何字迹。开考前30分钟,考生可以进入考场。开考15分钟后,迟到考生不得进入考点参加当次科目考试(外语科目14:45以后,禁止迟到考生进入考场)。交卷出考场时间不得早于当次科目考试结束前30分钟,提前交卷出场后,不得再进场续考。
考试结束后信号发出后,考生须立即停笔并停止答题。
遇到以下偶发事件 这样处理
考生如遇以下偶发事件,该如何处理?
考生未带《准考证》或《居民身份证》,以及《居民身份证》过期,如无特殊理由的,禁止入场考试。如有特殊情况的,可先验证考生相貌,若与《准考证》存根上照片相符,考生先进考场应考,同时要求保证在下一场考试前,将《准考证》或《居民身份证》送到。
考试中途考生提出上厕所,属特殊病因或特别紧急的情况,应通过机动监考员及时报告主考。由同性机动监考员和工作人员,两人随其前往,并寸步不离。
考生发生晕场、疾病情况时,经简单治疗能坚持本次考试的,可以继续参加考试;难以坚持者,退场就地治疗或送至定点医院隔离治疗。若是有发热、咳嗽等身体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考生考试,由机动监考人员带到隔离医学观察场所复检。复检体温正常者可回考场继续考试;复检仍发热考生,安排到相应隔离考场继续考试,所耽误的考试时间,经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批准予以补齐。
听力考试开始时,听力光盘无声或放音含糊不清,则立即启用备用听力光盘。若是听力考试期间设备出现故障,考点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使用备用设备,仍解决不了问题,调派广电系统等后备力量增援。因此所耽误时间按实补足,但不超过30分钟。
开考后,监考员发现考生将规定以外的物品带入考场,则将所带物品集中统一放置,按违规行为处理。若个别考生抄袭、旁窥、传递、打手势、做暗号夹带等违纪、舞弊行为,将被立即制止,并没收有关证据,按违规行为处理。考生要是提前答题或考试终了信号发出后,继续答题,也按违规行为处理。
考生入考场前要佩戴口罩 监考员全程戴口罩
各地各校要扎实做好教育考试招生期间疫情防控工作,要在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进入考点的入口处设体温检测点,检测点设立多条体温检测通道,对所有进入考点人员进行体温测量。考点须设置医疗服务站和隔离医学观察场所,安排应急车辆,配齐必要的医疗用品、疫情防控和防护用品。同时,设置凉棚和体温异常者复检室等,供待检人员做受检准备以及检测不合格人员短时休息调整使用。
考点实行封闭式管理,并指定专人负责,做到区域划分合理、人员登记排查记录齐全,与考试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入考点。考生进入考点、考场时一律核验身份,在接受身份识别和验证时须摘除口罩,不得因为佩戴口罩影响身份识别。
首场考试前,考生需提交《福建省教育考试考生健康申明卡及安全考试承诺书》,查验“八闽健康码”,属于需进行核酸检测的考生还应提交考前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单(证明)。
考生要不要佩戴口罩,也是关注的焦点。记者了解到,低风险地区的考生在进入考场前要佩戴口罩,进入考场就座后,考生可以自主决定是否继续佩戴。普通考场监考员全程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笔试类型考试结束后,考生应在考场座位等候,待试卷验收无误后,按考点要求错时疏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