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青少年在各项国际阅读素养测评中均名列前茅,据芬兰教育部统计,芬兰有61%的学生保持每天读报纸的习惯,85%的学生每月经常读报纸,近一半的学生将阅读作为日常休闲,且女生比例高于男生。追根溯源,芬兰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其中小学阶段的阅读课程以及相关教育项目的推进有着密切的联系。
芬兰将培养阅读兴趣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2020年芬兰中小学课表显示,作为重要提升阅读能力的“母语与文学”课,一、二年级学生每周14课时,三至六年级每周18课时,七至九年级每周10课时,小学阶段该课程的比例明显高于同级其他课程。“母语与文学”课旨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芬兰中学还会额外开设一课时的自主阅读课,阅读之后教师会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交流读后感等。同时,芬兰国家大纲也提出要把阅读素养纳入各类课程,如“历史与社会”“宗教与伦理”等。
进入21世纪,芬兰教育部开始大力建设阅读网校(Netlibris),网校面向初高中学生开设了综合阅读教育项目,受到广泛好评。选择参加项目的学生会加入不同的阅读小组,小组成员由4所不同中学的15名学生和一位地区指定的阅读教师组成。每个阅读学习小组都有一个自己的网络活动平台,包括图书选择区、小组讨论区、公开讨论区、事件和提示区、图书馆链接区和网络杂志区六个部分。学生每月至少需要阅读两本书,一本是经过组内协商后,从教育部和社区推荐的书目中选出的,一本是学生自主选择的书。学生还须完成读书笔记并在组内分享,同时轮流编辑网络杂志区,向大家推荐书籍、读书笔记或好的阅读方法。小组的指导教师会参与并点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角度多元且有深度的观点。此外,小组成员一年大约有六次线下会面以加强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