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课堂上,老师们手里拿着的不是粉笔,而是陀螺、矿泉水瓶、扑克牌、尤克里里等。在湖北工业大学,为了让学生对物理更感兴趣,老师们开发了基于生活的物理课,让物理变得平易近人。
每节课都安排趣味实验
近日,在湖北工业大学的一节物理课上,授课教师闵锐为讲解动量定理,做了一个改良版的“逆风行船”实验:两张扑克牌一横一竖粘在一起做成“小帆船”在无盖方盒子模拟的“水池”里航行,“水面”则由几根折断的筷子模拟。闵锐将扑克帆船放在筷子“面”上,再用吸管对着小船吹气,小船不仅没被吹开,反而向吸管靠近。讲台下,学生们纷纷喝彩。
在另一节黄楚云教授的课堂上,长绳则成为他为学生解释“驻波”现象的帮手。上课后,黄楚云邀请一名学生上台,两人各持绳子一端晃动。学生们看到,不管两人如何摇晃,绳子的中间都有一个不会动的点。“这就是物理现象中的驻波!”黄楚云顺势讲解起了知识点。
“我们的物理课上,吹拉弹唱样样有。”湖北工业大学理学院物理课部主任闵锐笑着说,扑克牌版“逆风行船”属于“吹”,驻波实验属于“拉”,还有“弹”乒乓球完成的实验,“唱”乐器明白发声原理(声波的简正模式)等,为了让课程有趣,老师们人人都攒了许多“废品”,创作了许多有趣实验,用小发动机讲热学、用小过山车模型讲力学、用偏振片讲光学……“上课时,我们能看到,学生眼中有光。”
有学生“二刷”物理课
几年前,该校的物理课并不是这样——作为一门基础课、非专业课,不少学生不愿意多花心思在它上面。“学物理很重要,对他们未来学习专业课很有帮助。之所以学生不爱听,还是我们的课上得枯燥、死板了。”闵锐说,经过调研,老师们发现,学生不喜欢过于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的课堂,他们便以实验为抓手,开始了课程改革。
效果很明显。“二刷”了邓罡老师的物理课的该校材料化工专业学生陶石说,去年他从机械专业转到材料化工专业,虽已修过一次物理课,这次仍然跟班重学,就是因为邓老师的课有意思,“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邓老师讲热学压强的那段,通过摇晃可乐,做了个课堂实验。”
还有些学生跟着老师做起了实验。“闵老师这个‘逆风行船’实验很有意思,我回去也做了,效果不太好。我又去请教闵老师,做了第二个版本。”该校电气学院学生戴润泽说,现在,他的视频已被闵老师用在课堂教学当中啦。
“现在,我们最大的乐趣就是收集废旧物品,开发新实验,共享给同事们。看到学生爱上物理,我们特别高兴。”闵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