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各民族师生共有精神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2021-03-16 10:29:40 来源:人民日报
1
听新闻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为进一步办好新时代民族高等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健全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变成美好现实,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家国情怀,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扎根民族地区、热爱民族工作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族高等教育始终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同频共振、同向同行,培养了大批适应时代需求的各民族优秀人才,逐步探索出一条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为国家战略服务的独特办学之路,为国家统一、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进入新时代,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族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需要主动适应国家发展大势,以更宏观、更长远的视野统筹谋划民族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着眼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大批干部和专业人才,为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建设各民族师生共有精神家园。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办好新时代民族高等教育,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建设各民族师生共有精神家园。一方面,坚持不懈开展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各民族师生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另一方面,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网络空间,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把互联网空间建成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平台,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作者为中央民族大学党委书记)

责编: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