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足球的推广是发掘、培养高水平小球员的基础,重要性正如塔基之于塔尖。在武汉,有天赋又有技术的顶尖足球苗子如何通过校园足球的培养,一步步进入高水平球队?1月8日,长江日报记者获悉,截止到2020年,武汉市共有42名小球员通过武汉校园足球青训体系走进“国字号”队伍。
放学后来基地训练
700余名小球员在武汉扎根成长
1月7日18时,塔子湖体育中心的灯光亮起,数个相连的足球场上,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正分组进行训练。天气寒冷,小球员们都身着球衣,一丝不苟按照教练指令练习跑动、带球、射门。7年里,武汉校园足球的一批批苗子正是在这里训练,并不断成长起来。
2014年初,在武汉市教育局、市体育局的共同支持下,武汉尚文之星体育产业有限公司与武汉市足球协会展开合作,成立了培养武汉市优秀精英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武汉尚文培星计划”。“尚文青训”走进各中小学,从一场场比赛中挑选出最有潜质的足球苗子,为他们免费提供最顶尖的技术训练、参赛机会和上升通道。塔子湖球场的17块足球训练场,成了这群足球小将们的训练基地。
武汉市第一初级中学的吴繁盛,每天下午放学后就来到训练基地练两小时。4年前,几位教练来到吴繁盛的学校,看了一场校级足球比赛,那场比赛中表现突出的他收到了试训邀请。训练3年,吴繁盛球技“更上一层楼”——“以前只管速度,拿球后就冲,现在我会观察队友动态,脑子里战术意识要比脚上动作更超前。”
吴繁盛所在训练场旁边,是守门员队队员在练习扑点球。武汉足协青少部部长胡剑虹说:“‘尚文青训’将守门员单独组队,由专门的教练指导,训练更加精细化,这也是武汉青训独创。”目前,仅守门员队,已有约40名小球员。
现在,武汉的这套校园足球青训机制已建立了6支市级梯队、4支市级集训队,覆盖了2002至2011出生的十个年龄段,辐射了市内的中心城区及偏远城区,规模达700余人。小球员们在课后参加训练,不仅不影响日常学习,还能升入优质中学就读。武汉的精英足球苗子有了在本地扎根生长的平台。
日常训练全部起用外籍教练
优秀学员将赴西班牙学习
记者看到,场上大声指导这群足球小将们的,全部是来自西班牙的外籍教练。“西班牙的足球风格和武汉很相似,他们自身的足球技术很高超,教学水平和理念也很高,同时拥有亲和力,容易被小球员和家长接受。”胡剑虹介绍,目前负责日常训练的15名西班牙籍主教练,都有着丰富的青训经验,如2019年来到武汉的技术总监佩德罗·莫利亚,此前曾在皇家贝蒂斯、格拉纳达等俱乐部有十余年的教练、青训经历。
佩德罗·莫利亚告诉记者,他发现武汉的足球小将们都有着很高的天赋,非常有潜力,但是身体素质仍需加强,也需要参加更多比赛积累经验。根据武汉孩子特点,现在青训基地配备了专门的体能教练,每个年龄段的球员都要上体能课,他和教练组也正在研究个性化训练方案,尽可能让孩子们既有跟球队合练的时间,也有个性训练的机会。
除了聘请西班牙籍教练,在“武汉尚文培星计划”中还有一个大胆与开创性的项目,即以免费形式选拔、输送武汉小球员前往西班牙巴塞罗那进行为期5年的学习。“在西班牙,几乎每个区、每个年龄段都有约百支球队,球队多、距离近,梯队每周都至少有一场同年龄段实力差距不大的比赛,一个小球员一年下来可以打50场比赛,而在国内一年差不多只能打20场。”胡剑虹说。
青训体系提升武汉足球人才综合素养
截至2020年已向“国字号”输送42名球员
“西班牙的足球学习经历,对孩子各方面成长帮助都很大。”胡剑虹记得,2002级梯队队员赴西班牙学习一年回来后,在一场联欢会上用西班牙语简单介绍当地生活,每个人都自信满满。“有了这样的培养,未来武汉足球人才将拥有更广阔的视野、更高的综合素养,也将在足球之路上走得更远。”
因为“培星计划”,吴繁盛对足球的热爱与日俱增,风雨无阻的训练也磨练了他和同伴们的意志力。去年的一场比赛,吴繁盛和队友三度落后,又三度追平,将比赛拉入点球大战,最终捧回了冠军。“没有长期、系统地训练,我们不会有现在这样强大的信念,这是足球送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
武汉校园足球的推广是发掘、培养高水平小球员的基础,重要性正如塔基之于塔尖。“武汉尚文培星计划”也把为各中小学校园足球教练提供培训纳入了工作内容。据了解,仅2020年,武汉市教育局和“尚文青训”共同开展了5期校园足球教练员培训,培训人数达165名,还有5名青训教练员深入到部分校园足球布局学校上训练课,促进武汉校园足球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截止到2020年,武汉市共有42名小球员通过“武汉尚文培星计划”走进“国字号”队伍,其中2020年度,刘轶恒进入U19国青队,林文杰、陈珏进入U16级国少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