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教育指向学生的成长,生命就是教育人文的终极关怀
2020-12-21 13:31:00 来源:中国网
1
听新闻

第一时间:吹响“停课不停学”集结号

战“疫”就是一个绝好的教育契机。实验小学抓住时机,构建“疫情课程”,寻找最佳路径,把贯彻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落到实处。学校第一时间进行工作部署,第一时间启动“疫情课程”建设,第一时间组织教师围绕“国家课程”与“疫情防控知识”自主开发网络课程。

为了提升空中教学质量,淘汰课程开发中的“水课”,提升“金课”的含金量,学校明确要求开展菜单式主题单元学习,进行疫情防护知识的普及,加强生命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科学素养教育、艺术教育、体育教育、劳动教育,要求组织学生认真学习防疫阻击战中涌现的先进事迹,弘扬社会美德,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

“疫情就是教材,世界就是课堂,爸妈就是学习伙伴。”校长王笑梅率先垂范,以《在“疫情”的大课堂里,开启一场主题学习》为主题,给全校孩子上了一堂生动而丰富的“开学第一课”。围绕“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逆行、感动、英雄、城市治理科学、生命、幸福”等18个主题,引导学生自由选择合作伙伴,自行确定学习主题,自主构建研究系列,自愿开展学习活动,自觉展示学习成果。

第一关注:聚焦“疫情课程”的广度

有了校长的引领,老师们自主创编“疫情课程”就有了目标、有了路径。五育并举,以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为目标来展开网络教学。

围绕主题学习,课程设计有原则

学校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对各年级的“线上学习”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一二年级,要求教师借助QQ群、微信群等线上工具推送学习资源和活动方案等方式,指导家长安排好学生居家学习和生活。中高年级,要求教师借助网络进行线上授课、线上提问答疑和学习任务布置,但网上教学的时间不宜过长,每次学习宜控制在 20分钟以内,注意保护学生的视力,不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学校教务部门在认真学习、领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专业研究部门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具有“实小特质的”“线上教学”的校本方案。各学科组及时跟进,并拟订了具有学科特质的授课方案。从学校到学科组、年级组,再到教师个体,都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

结合当下疫情,课程内容有重点

首先强化“爱国主义教育课程”。疫情期间,爱国主义教育正当时。学校充分发挥正副班主任的引领教育作用,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强化思想教育引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让学生们感受到祖国的奋进,展现各行各业团结一心,舍小家为大家抗击疫情的无私奉献精神,给学生们上一堂和时事紧密结合的思想品德课程。

其次是深化“生命教育课程”。眼前的灾难是最好的课程,灾难中的人和事就是最好的教材。学校将“生命教育”作为当下最重要的课程列入“疫情课程”体系。学校通过多种课程形式,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生活观。如心理教师开发的生命主题教育活动,科技老师开发的科普教育活动,其他学科开发的浸润式教育活动等。

第三是优化“健康与体育课程”。学校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合理指导学生居家锻炼。通过强化学生的健康观念、锻炼习惯,增加学生的居家锻炼时间,体育组开发和录制了“居家锻炼课程”,每天安排体育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和示范。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有内容、有趣味、有督查、有实效。

第四是感化“家庭亲情课程”。家庭是学生在疫情期间的唯一场地,家长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校积极推进“小手牵大手,全家共抗疫”“我为疫情发声”诗文创作、朗诵、“家务劳动我能行”等微型课程,引领学生漫长的居家时间成为家人倾心沟通、锻炼生活能力的好时机。

第五是细化“学科教学课程”。由于此次“线上教学”的特殊性,学校严格贯彻教学时间不超过20分钟的硬性规定,不断整合、优化教学、合理安排适合“线上教学”的内容。

第六是美化“艺术素养课程”。学校本着“以美育人”的原则,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的经验和做法,指导学生在疫情期间切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居家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引领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引领学生用艺术来丰富精神生活、调节身心、陶冶性情,激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第七是开发“科学素养课程”。学校结合疫情,推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的相关科普资源,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健康,掌握一些必要的防疫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第八是开展“综合实践课程”。学校政教处组织正副班主任,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居家开展适当的主题活动,并结合观看纪录片和科教片,增强对社会主义中国的自信和热爱,加深对人民领袖的崇敬和景仰,增加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感激,扩展在科学知识、技术和能力等多维度的视野和见识。

发挥线上优势,教学形式有新意

一是遵循“广采博取、为我所用、立足实际、自主组合”的原则,将国家和地方平台、在线教育机构的各种资源进行筛选整合,根据本校本班学情、学科特点做出选择或组合,推送给学生自主学习。二是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自主开发和甄选好课程资源,实行线上集体备课,分工合作,去伪存真,备出最适合通州实小蕊春娃的教学内容,备出通州实小蕊春娃最喜欢的教学方法。三是发挥少先队组织的教育作用,开展“线上少先队主题活动”,通过开展红领巾“十佳”童星线上评比,组织学生在家里通过自己的方式助力疫情防控,向奋斗在一线的广大医务人员、工作者们致敬,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四是发挥学生个体的创造性,鼓励学生自主开发课程,赋予学生更大的学习自主权,促进学生全面而自由地成长。

提升教学效果,评价多元有温度

一是严格控制好作业量和测评次数,全体教师在组织线上学习时既注重作业内容的多元和形式的多样,更注重作业讲评的灵活性和趣味性;既有教师的在线答疑,也有同学间的相互探讨;既有教师的在线指导,也有学生自主的网上搜索和处理。二是重点关注学生的“自控力”和“自学能力”,教学评价指向学生的适应力、自主力和有效性。三是鼓励教师实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化评价”,通过“线上一对一”的个别评价和指导,尊重学生、呵护成长,放大“因人施教”的效果,了解每一孩子的特殊需求,更好地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支持。四是通过线上意见箱和定期个别线上访谈等手段,及时收集、分析各方数据,为改进教学提供可靠的依据。五是把对家长的评价纳入学生评价体系。学校通过多种渠道建立疫情期间的家校沟通新机制,引导家长在准备学习设备、创设学习环境、协助督查学习和反馈教学建议等方面为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支持和帮助。六是关爱特殊、照顾个别是教学评价的温暖补充。学校要求对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子女要特别关心,并制订一对一帮护方案,落实落细;对来自疫区的缺课学生或学习设备欠缺的学生进行了仔细核对,做好个案帮助;对技术运用有困难的学生耐心等待,个别辅导、鼓励跟上,做到一个都不落下。

第一反思:拓展“学校教育”的宽度

感动的教育与教育的感动。非常时期,“感动”成了永不变的旋律。党总支书记、校长王笑梅成了全体师生的“抗疫主心骨”。党总支副书记、副校长蒋晓飞不忘初心,身体力行,和老师一起奋战在“抗疫一线”。无论是语数外,还是音体美、科学、实践,每一个学科组、年级组第一时间响应学校号召,坚持抗疫有责,坚持育人有道,坚持教学有方,百分百参与到抗疫、防疫、教学工作中来——“我给自己设置了多个‘防疫闹钟’,生怕漏掉一条重要信息。”“我不是工作8小时,而是24小时待命,手机24小时开机不断电。”“我不仅是老师,也是孩子家庭矛盾的调解员。”“我虽然在外支教,但我还是实小的一员,我会坚持实验小学、支教学校的教学两不误。”“我是滞留在疫区孩子的老师,一天不视频,我就感觉有啥工作没到位。”……张卫星等几位即将退休的老师也没有置身“疫”外。拉着子女、电话徒弟,从软件安装开始,添置设备,学习录制,网上直播也很潇洒……特级教师朱国忠、音乐王子叶磊老师心系灾区,联手创作、演唱“战疫”歌曲《妙手仁心战疫情》,借歌曲歌颂湖北前线医护人员悬壶济世的无畏担当与舍己救人的仁爱无疆……教育的感动就是情感旋律的一次优美变奏。感动的教育就是“抗疫防疫”期间实小教师与学生心心相印的过程。

感悟的教育与教育的感悟。非常疫情,非常成长。实小教师携手学生,感悟一直是他们持久的寻求。王笑梅校长说:“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网络、家庭、课堂……每一环节都是孩子们学习的最佳场所。疫情时期,我们不仅仅是在教育孩子,更是在重塑自己。”作为教师,一定坚守教育的根本,反思教育的目的,一定要加强网络学习与线下学习的融合,一定要强化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优势互补。朱水平、王俊、王树峰副校长带领疫情课程开发组的老师们快速启动、积极应对,科学统筹、细化落实。实验小学教科室、教师发展中心为引领全校教师在“特殊假期”实现精神成长和业务成长“双提升”,提前吹响了“2020年度教育科研写作”集结号,向全体教师推荐阅读书目,呼吁大家“宅在家里也要宅出人生厚度”,要求大家广泛阅读,着手酝酿构思,开始撰写各项赛事的征文。教科室朱国忠主任还拟了20个论文选题,让老师撰写、投稿、参赛。学校“心语小屋”专职心理辅导老师蔡江炜在第一时间联系了滞留湖北、温州的所有学生和家长,了解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同时开通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为有需要的学生、家庭提供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服务……教育的感悟就是心智视野的一次豁然明晰。感悟的教育就是实小教育人对儿童的精神引领,是实小孩子长大后也要做最美“逆行者”的铮铮誓言。

生成的教育与教育的生成。为全力做好 “停课不停学”的各项准备工作,从校长室到教务部门再到各备课组紧急动员,商讨了多种方案,试用了多个授课平台,尝试下载了多种互动APP,最后在借鉴初高中直播经验的基础上,确定采用直播与录播交互进行的方式,确保每一个孩子学有所得。学校创编、转发的一份份防护建议,一封封书信,一篇篇“宅家”指南,一次次的温馨提示,一句句贴心的心理指导,一则则震撼人心的“战疫”小故事,一节节“空中课堂”就是最好的“生成教育”,如阳光雨露滋润着广大师生的心田,引领着他们宅之有法,宅之有道,宅之有乐。学校德育部门第一时间建立了滞留湖北、温州等重点疫区学生动态管理体系,实行专人专项管理,做到每日交流、逐日记录、及时反馈,一生一档,并通过多种方式表达了对滞留在外学生和家长的温情问候。季晓丽、陈卫华老师第一时间给学校保安送来了口罩。每一天,总有一些家长和社会人士送来口罩、消毒液、消毒片、护目镜、喷壶、手套。春节刚过,三(3)班学生张正一手捧一个厚厚的大红包,在父母陪同下来到区红十字会。把准备办“十岁生日宴”的一万元钱节省下来捐助给武汉。实验小学为奋战在战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子女实施“3(语数外三名老师)+2(两名校级领导)+1(一名心理指导老师)”个性化定制,提供温情助学……教育的生成就是教育田野上的四季牧歌,实小生成的教育是动态的、生长的。

生命的教育与教育的生命。生命的教育指向学生的成长,生命就是教育人文的终极关怀。生命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它是关注人的差异性、独特性,从而促进所有人的全面发展。生命教育是生命个体健康成长的必需。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这些都是生命教育的意义所在。生命教育同样给了教育以生命,赋予其存在的价值。健康生命的成全才是教育的真谛,让教育成为生命的包容场,成为生命成长的摇篮与乐园,将是我们永远的追寻。

责编: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