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 大学生“双创”团队反哺社会
2020-12-21 13:28:12 来源:中国网
1
听新闻

北京高校创业教育和孵化体系已基本构建完成。“十三五”时期,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303支创业团队营收接近4个亿,带动就业2217人。这是中国网记者12月18日,在“首都教育‘十三五’改革发展成果系列宣传”发布会上获悉的。

高校创新 大学生“双创”团队反哺社会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在疫情最严峻之初,出现在武汉病房内的一台送餐机器人闯进了人们的视线,同时也温暖了病房内与病魔作斗争的病患,它就是“普渡机器人”。在这个呆萌的机器人背后,是一支来自北京科技大学的大学生创业团队——普渡科技,他们用“技术抗疫”的行动,展示着首都大学生的担当与风采。这是北京科技大学双创成果的缩影,也是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303支创业团队的一部分。

据北京科技大学招就处处长尹兆华介绍,2018年,学校入选北京市“一街三园多点”大学生创业孵化体系,先后得到市教委资金支持240万元,以及师资培训、技能辅导、孵化场地等各类支持,逐步形成北京市与学校间资源、信息等优势的良性互补,学校创新创业工作也得到迅速发展。期间,学校开展“创新创业通识、实践培训课、专业前沿课”线上线下课程100余门,每年累计覆盖学生万余人次。建立了集学科专家、投资人、校友等为一体的“结构多元、专兼结合”的200余人导师队伍,为学生创新创业保驾护航。如今,大学生双创团队已经开始用自己的力量反哺社会。如全国大学生最早一批聚焦精准扶贫,在全国11个贫困县开展创业活动的“孟子居”项目创始人,2017年作为执笔人之一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并获得回信;全网粉丝1600万的95后学生网红团队张之助,联合校内扶贫团队构建“农户+电商+网红”带货营销模式,总成交额超500万元,间接帮扶贫困户200余户;“空气乐队”团队,在校期间打造出让用户快速上手、随时随地玩音乐的体感音乐产品,获得数百万融资,产品更是远销美国、日本,创造出大众音乐新体验;“便城”无接触餐柜项目在疫情期间为多家医院提供无接触配餐服务,确保配餐环节零感染。

“一街三园多点” 大学生“双创”北京模式已建成

“十三五”期间,市教委出台了《北京高校高质量就业创业计划》,提出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为引领,以提升就业创业质量为重点,以强化体制机制建设为保障,努力构建北京高校创业教育和孵化体系。

据北京市教委高校学生处处长刘新军介绍,“十三五”期间,北京建成了以“一街三园多点”为标志的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体系。市教委通过与区政府、与企业、与高校共建方式,建设了三个市级大学生创业园(良乡园、软件园、理工园),三园孵化总面积达21500余平米,团队容量300余支。支持并认定25所高校大学生创业园为高校分园,孵化面积近6万平米,能容纳大学生创业团队800余支。“一街三园多点”创业团队容纳量达到1100余支,拓展了大学生创业实践空间,推进了高校创新教育和创业实践。截至目前,市级“三园”累计孵化大学生创业团队573支,带动就业4427人,园区创业团队参加中国“互联网+”、创青春、创客北京等各类国际国内创业大赛斩获奖项500余项。25所高校分园,作为市级创业园的延伸和补充,在园孵化团队753支,孵化人数4706人。其中,157支团队完成工商注册,注册资金合计2.8亿元;完成社会融资2.24亿元;注册商标及申请专利合计509项;2020年度营业额2.35亿元。

责编: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