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三个超越”
2020-11-01 09:03:27 来源:新华网
1
听新闻

日前,第三届全国思维型教学大会在北京举办。与会嘉宾围绕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的内涵与策略进行了探讨。教育部教材局一级巡视员申继亮在发言中围绕“如何让教学改革走向‘深化’”这一主题,用“三句话”分享了他的看法。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要“提高教学的站位,实现三个超越”

“需要从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来提高我们的站位。”申继亮认为,想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需要“提高教学的站位,实现三个超越”。

第一、超越学科。修改课标或编写教材的时候,需要跳出“学科本位”的思维模式,要做到“眼中有人”。“首先眼中要有完整的人,再去考虑我们的教学是为了什么。我们要站在一个全人的角度,超越我们本学科去考量。”

第二、超越教材。“不管是认同‘教教材’还是认同‘用教材’,无论认同哪种说法,首先需要研究透教材,不能就教材讲教材。”申继亮认为,教材的内容是经过概括提炼,通过找到共同点后编出来的,而孩子的生活是丰富多样的,“我们一定要将教材与孩子的现实生活充分联系。”

第三、超越课堂。“教师今天的一句话很可能会改变一个孩子一生的发展轨迹。”申继亮认为,育人环节要考虑到孩子们的未来发展。“我们在实践操作上也要实现‘超越’。”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要“找准定位,教师应对照教学目标、学情和经验”

“找准定位,就是说要考虑这一门学科、这一节课到底应该实现怎样的目的。这一个问题不考虑清楚的话,我们讲的‘核心素养为纲’、‘高效课堂’等就难以落到实处。”如何强调教学的定位?申继亮认为需要思考三个“对照”。

第一,对照教学目标。“从具体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到一节课的目标,再到整体的培养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始终要把目标作为我们备课、教学的参照、对照。”

第二,对照学情。申继亮认为,孩子的个体存在差异,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能力类型和生活经历都不一样,“这些内容是我们实施教学的参照和依据。如果什么都统一规范,会导致学校没活力、课堂没活力,学生没精神,要对照学情,尊重个性。”

第三,对照经验。“无论是教书1年,还是教书10年,教师都在不断积累经验。我们都可能遇到过似曾相识的教学情况。我们过去是怎么处理的,处理的效果如何?这都需要我们对照经验。之所以希望大家对照经验,是为了不断地创新教学,不能千篇一律。”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要“实现课本与现实、具体和抽象、问题和答案的相互转化”

“怎样的教学算好的教学?实际上,我们难以找出一堂好课的统一标准。一节课上完了,怎么来看待这节课?这既是一个比较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申继亮认为,在评价环节,可以围绕是否实现三个“转化”来进行判定。

第一个“转化”:课本和现实之间是否实现了相互转化。“学生在课本上学到的内容,是否能够对现实社会做出解释、预测和改变,解决问题。”同时,申继亮认为,也要从现实回到课本里,看能否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经历,变成教育的资源和手段。

第二个“转化”:具体和抽象之间是否实现了相互转化。“思维最根本的特质是概括,如何通过具体的现象、事例去引导学生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问题。”申继亮认为,在教学中,数字化不应被泛化。现代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去认知世界、去思考,而不是替代孩子,压缩他的思考过程。

第三个“转化”:问题和答案之间是否实现了相互转化。申继亮认为,教学不能仅限于帮助学生形成问题解决能力,找到问题的答案,而是要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我们要形成一个良性的、闭合的循环——由问题解决出答案,由答案提出新问题。这才是我们培养能力,落实思维型教学的基本表现。”

责编: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