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或服务只因市场需求而存在,高考经济下的“高考商品”
2021-06-02 11:12:56 来源:南方教育时报
1
听新闻

距离高考只有短短几天了,这段时间不仅是高三学子的紧张备考期,也是“高考周边”的火热销售期。从“押题密卷”到“专用内裤”,再到“聪明药”……围绕考生衣食住行,商家动足脑筋,深挖“高考经济”。

“高考终极押题卷”真能押中高考题吗?当然不能,高考有严格的出题和选题程序,全流程严格保密,所谓的“押题”,就是骗人把戏。寓意“旗开得胜”的旗袍、“马到成功”的马褂,真能给学生带来好运?这更是无稽之谈,纯属封建迷信。号称“神药”的“聪明药”,当然也不可能让孩子博闻强识,提高成绩。事实上,这些“聪明药”有不少都是违禁药品,吃了反而可能危害孩子的健康。

这些看似火热的“高考经济”,本质上是商家在利用家长的高考焦虑牟利。家长应理性看待,切勿迷信。其实,绝大多数家长不会相信这些“押题”“神药”,之所以愿意出钱购买,只不过是为了得个心理安慰罢了。当然,也有一些家长过于相信商家的宣传,想借助外力,为孩子的高考助力,其结果不言而喻。

商品或服务只因市场需求而存在,高考经济下的“高考商品”也是如此。家长焦虑于孩子的高考,其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在选择高考商品或相关服务时,要多一份理性。毕竟,尽管附加了“高考”的外延,商品也不能平地起价:比如高考房,一些钟点房会在考试期间开出678元、1678元的高价,寓意“录取吧”“要录取吧”……部分家长当然知道这是临时涨价“割韭菜”,但出于迷信心理就是愿意花钱讨个吉利,这就属于非理性消费。

优异的高考成绩,与学生扎实的知识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相关,与家庭、学校给予他们的积极激励相关,但一定和“聪明药”“吉利钟点房”等高考商品无关。明知道商品物无所值,为了求一个彩头或心理安慰,而默许了商家的定价,除了浪费自家钱财,带坏社会风气,也很可能在迎考关键时刻向考生传递无形的心理压力。家长们为了给自己减压,反而给孩子增压,实属不智。让自己的高考焦虑成为别人的卖点,同样不智。

作者系教师

责编: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