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舟山探索“服务区”制度,入园不再是“特权”赢得百姓齐喝彩
2020-05-06 08:49:39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1
听新闻

择园需求强烈,都想往几所名气大、办学质量高的幼儿园挤,甚至通过托关系、打招呼等走后门的方式解决子女入园问题……2012年前后,浙江舟山新城学前教育面临优质资源供不应求的窘境。

但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舟山市民对学前教育“满意”“比较满意”接近百分之百。这一变化是如何实现的?

2014年以来,舟山市积极探索幼儿园招生制度改革,以“服务区”制度倒逼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较好地解决了“入园难”问题,较大程度缓解了“入有质量的幼儿园难”问题,回应了公众享受高质量学前教育的诉求。

探索“服务区”制度,入园不再是“特权”

2005年,舟山市政府搬入新城。随着新城人口的集聚,新建幼儿园也逐步增加,但是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矛盾不断激化。

舟山市教育局副局长曾时尚介绍,过去一段时间内,幼儿园有不同的办园主体,政府机关、部队、企业等,都有不同的招生对象,子女入园是特定身份人群的福利,即使家与幼儿园近在咫尺,若无特定身份,也无缘幼儿园。

公平招生成为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并在2012年前后大爆发。新城幼儿园园长夏安红告诉记者,为了尽可能多收孩子,幼儿园满负荷招生,“一届收了9个班,班额也撑到了最大的32人,但仍然难以满足民众需求”。

“新城幼儿园,用的是不是财政的钱,凭什么我们不能进?”市民对某些财政保障幼儿园招收特定对象做法的合理性提出疑问,通过多种途径表达要求公平入园、享受公共教育资源的诉求。

面对这些疑问,曾时尚坦言,囿于历史与管理体制的原因,当时很无奈,“无言以对”。但面对市民的入园诉求,教育部门不能无动于衷。

为了回应市民的公平入园诉求,舟山市于2014年开始,在新城探索实施学前教育招生“服务区”制度。即在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下,根据各幼儿园的办园规模,分别划定相应的招生服务区域,按照“服务区”的划定就近招生。舟山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沃维林解释说,招生“服务区”制度,就类似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划片入学。

经过两年的探索、实施、改进,服务区制度逐渐成熟和完善。舟山市教育局决定不断创造条件,扩大实施范围,明确从2016年起在新城及部分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实施学前教育招生“服务区”制度。

经过这几年的推动,目前舟山市实施学前教育招生“服务区”制度的幼儿园覆盖率已达81.15%,除定海、普陀老城区外,其他区域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到2020年,将基本覆盖到全市。

舟山市教育局局长祝幸安说:“‘服务区’制度,是一项供给改革,保障了适龄儿童享有公平优质的学前教育的权利,最大程度满足了群众就近入园的需求。”

“服务区”制度倒逼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如果只是改革了招生制度,幼儿园之间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不一,市民的择园冲动仍然不能化解,这是祝幸安的担忧。

为此,舟山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学前教育均衡发展。首先是疏理和改进了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将机关、企事业单位、城镇街道办幼儿园等由财政保障的幼儿园,统一划归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强化了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协调管理区域内学前教育的职能。

在此基础上,加大财政投入,完善了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沃维林介绍,舟山市学前教育经费占总教育经费的比例逐年攀升,从2011年的4.01%提升至2018年的7.77%,超过了《浙江省学前教育条例》规定的5%。

有了财政的支持,舟山市大力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学前教育布局规划,开展住宅小区配套园专项治理,实施“幼儿园扩容工程”。两年来,全市计划新改(扩)建幼儿园28所,目前已有19所投入使用,新增202个班级6060个学位;已启动和正在建设的有7所,项目完成及开工率达92.86%。

在办好公办园的同时,舟山市大力扶持普惠性民办园,促进公办、民办园协同发展。民办园如果被认定为普惠性民办园,可以获得同级公办园生均培养成本30%的补助,最多可获得生均6000元的补助。

此外,舟山市还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薄弱幼儿园改造工程,近5年共有39所薄弱幼儿园经改造后提升等级。针对民众不同层次的需求,舟山市在做好政府保基本的同时,积极引入高端民办园。

目前,舟山市已经形成公办园为主体,普惠性民办园、高端园为辅的多元办园格局,其中公办园占比为59.44%,等级幼儿园覆盖率达98.48%,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幼有所育”的需求。

摸索中不断完善“服务区”制度

“舟山市学前教育‘服务区’制度的践行探索,是完善城乡一体、公民办一体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县域实践范例,是浙江乃至全国较早实施服务区制度的区域之一。”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吕苹教授评价道。

舟山探索、完善“服务区”制度的过程充满了挑战,也体现了智慧。

舟山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幼教干部毛妙琴讲了这样一个故事。2012年,学前教育入园需求大爆发,为了解决公平入园问题,教育局决定让招收特定对象的幼儿园逐步向社会开放,第一年拿出30%的名额来摇号,第二年拿出50%的名额。

“摇到第二年的时候,老百姓权利意识觉醒了,都想要入好园,但只有一部分市民摇到了优质学位,矛盾愈发凸显,差点引发集体上访的群体性事件。”毛妙琴说。

把曾经的特权、福利,变成今天的公共服务,摇号政策启动了改革,但不彻底的改革,可能让改革跌入转型陷阱。“改革的迫切形势,要求我们以更大的力度、更彻底的方案,来推进学前教育公平普惠发展,这才有了‘服务区’招生制度。”曾时尚说。

然而,把过去定向招生的幼儿园向全体市民开放实现“就近入园”,挤压了定向招生对象的入园机会,改革面临不小的阻力。对此,舟山市一方面多管齐下提升区域内学前教育均衡水平,比如,新建园均按照二级园所的办园条件设立,切实保障办学条件相对均衡、收费合理且标准统一,且通过统一配置师资,确保质量均衡。

另一方面,则是尊重历史、兼顾各方利益、稳步推进。沃维林告诉记者,根据政策,小区业主子女是“基本服务区”的优先招生对象,而对于长期以来形成的特定招生对象,在规则公开的前提下,也允许在一定期限内优先招收。这一兼顾历史和现实的政策,减少了改革的阻力。

针对“服务区”制度进一步推广遇到的问题,舟山市还在继续探索。祝幸安表示,舟山市学前教育优质资源总量仍不足,尤其是定海和普陀老城区,今后将利用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的机会,督促两区严格实施规模,合理配置资源,以着力解决主城区资源不足问题。

针对民办普惠资源相对不足、公办和民办园办学质量存在较大差距等问题,祝幸安介绍,舟山市将逐步缩小公办和民办园生均财政保障的差距,通过合理确定财政保障、收费收入在公办园办园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适当提高公办园家庭分担比例,把在公办园节省的经费投入到普惠性民办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从而缩小办学质量差距,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责编: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