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在实践中完成,怎么做?这所青城山下的学校给出完美答案
2022-04-24 20:58:16 来源:四川教育在线
1
听新闻

在春日里走进青城山下的都江堰万汇学校是幸福的,远山如黛,曲水流畅。春光下的的校园之美,其实无需过多赘述,极有线条之美的建筑、川西风格的院落打造,浸润在春风里的学校,被粉色、白色、紫色、黄色花朵装扮起来,映衬着白墙墨瓦,将学校装点成大型的“艺术馆”一般。

然而当记者对学校越是深入了解,越会觉得这所学校更有意思的不是高“颜值”,而是有趣的内涵。大量的课程实践,大量的多学科融合教学,让孩子们通过课程引导产生内驱力,掌撑可转移的学习能力,这难道不是家长们最想要的“别人家小孩子”吗?

只是艺术展?其实是实践中学习的一个环节

站在两层楼高的巨幅艺术展海报面前,高级感满满的色调和线条,让人很难想像这样有创造力地艺术表现是一所学校做的策展。

然而从去年10月开始,都江堰万汇学校的家长和老师们发现学校里多了一处“景致”——学部楼栋门口每个月都会有极有艺术表现力的展览海报,色彩展、水墨展、陶艺展、装置平面展、国画书法展……每月都有不同主题展在校内展出,所有展出作品均来自孩子们在课堂上和社团课上原创制作。

作品展览在各个学校其实不新鲜,但把这些个展出以艺术策展方式极有仪式感地进行,展览地点全部放在孩子们日常生活动起居之处,这是万汇艺术课程的特色之一。这也是两年一度的万汇艺术“双年展”的分支展览。

据负责双年展的学校美术学科刘强老师介绍,这些策展不是简单地将作品进行展出,而是在学期之初就定下来本学期美术组的课程内容和方向。从一年级到八年级,全校学生都会分年龄段进行主题展示。近期校园里正在展出的是中段孩子们的装置平面展。

从策展到布展,大多是孩子们相互协助完成,从色彩搭配、展品摆放,到场地选择、海报设计,一场场展览下来,孩子们从最开始需要老师支持到现在有条不紊。而在这一次次实践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确定目标、分解任务、全工合作,再运用组织、沟通、统筹等技能,将活动的过程又变成一次实践学习,孩子们收获的不仅是技能的提升,更是审美的拓宽,以及终身受用的能力掌握。

一架钢琴带来的幸福感UP!

校园里的钢琴不仅在琴房里,在音乐教室里,更在学部大厅公共空间内,孩子们可以随意弹奏。讲真,微风里,阳光透过落地窗户照耀在正在弹奏的小朋友身上,配上清脆动听的钢琴音符,那画面美极了。

于是学校将周一到周四晚上18:00-18:30定为 “万汇音乐会”。从一开始还需要老师们安排孩子去演奏,逐渐变成了孩子们自愿表演,老师们在钢琴旁放上一块黑板和一支粉笔,孩子们可以自由地将自己想演奏的节目写上,每周能排上演奏节目,排上后认真仔细地进去曲目练习成为万汇孩子们的日常。

“万汇音乐会”也从一开始的钢琴演奏到后面越来越多孩子们自带乐器来表演,小提琴、古筝、琵琶、大提琴、单簧管……而观赏的孩子们也从原来候场演奏的“小乐手”,逐渐越来越多。据音乐组何芮老师介绍,从开始安排音乐会后,排期、排练全是孩子们自己来完成,后来来听音乐会的孩子们越来越多,老师们的角色转变体现了通过活动引导,让孩子们自然而然地成长起来。

一学期下来,负责音乐教学的小何老师发现有孩子们非常大的变化,孩子们对于在人前演奏越来越大方自信,沉浸在音乐中的放松神情让旁边的老师们也常常脸带微笑。小何老师表示:“音乐会虽小,但我觉得让孩子们得到的幸福感很强。“

这样运用一日里的碎片花时间,通过策划和组织让孩子们增加幸福感的活动在万汇还挺多,他们将这样的时间称之为“呼吸时间”,这也是践行万汇“在学校的每个时间都是黄金时间”的安排。在这一时间段通过放松心情、实景参与而得到的自信心、舞台经验,为了完全演出而坚持不懈认真练习曲目的坚持能力,是孩子们通过实践累积的宝贵财富。

遵从天性,用课程自然地引导孩子们的创造力

用艺术开拓孩子们的审美,用音乐培养孩子自信,用舞台展示孩子的大方得体,看似轻松的安排,其实都是万汇课程设计者们满满的“心机”。

每周2节正课,完成国家核心课程要求,每日下午的兴趣课时间完成技能、审美水平的提升,以及合作沟通能力和思维模式的强化,最后再用每周的社会课程时间以主题项目式模式来完成从技能到学习能力的全方面提升。最终以各活动如:艺术展、音乐会、作品展等方式进行课程结果呈现。

学校艺术组刘老师讲道:“美育是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核心素养之一,要让孩子们参与进来,有自主创造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在课程设计中,有体验,有反思,有最终结果呈现,实现教育环节的全闭环。”

目前学校里的美术老师各有所长:陶艺、染艺、国画、书法、版画、文创、色彩、油画……,在过教学过程中,艺术组的老师们更是下足了案头工作,在主题确定的情况下,老师的任务不是仅是教授技能,更是在于鼓励孩子们创新思维能力、有辩证的思维能力,支持孩子们敢于提于不同设想。比如在做陶艺作品时,要有主观创意、审美表达、技能运用、团队协作等等,是对孩子们综合能力的养成。

“艺术是创造性的表达,是好奇心最重要的出口,也是培养孩子们自信心的最好方式,所以我们鼓励孩子们各类创造性的表达。”对于艺术课程的安排,学校负责课程设计的尹副校长讲出了艺术课程组的设计用心。

在实践中学习的终极目标是掌握“可转移技能“

学校里变化的不仅仅是艺术类课程,从去年9月开始,都江堰万汇学校就有一张色彩丰富的“百变”课表,因为每个班每个月的课表都不一样。通过不同的课程设计和引导,去发现和发展每个孩子的潜能,鼓励孩子们去追随和发现自己的兴趣,发展自己的兴趣,成为万汇学校课程研发和设计的目标。

“学习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过程,怎样学?学习什么?将学习可视化,让孩子们的学习结果可视可见,有了目标,自然也就有动力,自然学习起来就有内驱力,这才是孩子们未来更需要的能力。”在谈到如何引导孩子能力培养时尹校长如是说道。

在与尹校长的交流过程中,时不时都会被学校一些新设计新理念而打动,比如:“我们在设计课程时,学习有掌握现阶段的知识要点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更多‘可转移技能’: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分析能力、研究能力。”

新的问题又来了,如何来掌握这些能力并且还要熟练地“可转移化”运用呢?首先从老师们的备课端即开始设计,制造不确定性的更为开放式的授课方式,多学科联动教学,项目式主题教学等多种方式,让老师们在备课时常常是自然而然地多学科在一起讨论相互的教学进度,并进行项目式教学,以现在三年级为例,在讲到“观察与发展“时,老师们将课堂搬到校园内,科学老师要求可以各自观察自己觉得有趣的内容,可以是大树为什么枝叶各有不同,可以是水草的稀疏,可以是鱼儿游动的区域;语文老师提出将各自观察到的内容写成总结报告;美术老师带领着孩子们将观察到的事物进行线条绘画。在多学科联动中,孩子们分成小组进行研究、讨论、总结,各项能力在实践学习过程中不断反复运用,这些思维方式终将会成为孩子们的本能。

最终这些呈现的作品又将成为艺展或是装饰装置展的一部分,使学习-运用-展示形成完美的学习闭环。让孩子们对自己的学习成果看得见,在学习过程中,每一步都有目标,有效地在学习过程中反复运用“可转移能力“,不仅让学习变成内驱动,更让学习变得更轻松。

“孩子们在未来的工作一定不是按部就班进行的,因此我们在小学阶段一定要用丰富的课程为他们未来发展打好基石。在学校里的每个时间都是学习的黄金时间,让每一次学习都是在实践中发生并掌握,高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有效地平衡语言类、艺术类、人文类、科学类课程的配比,科学地进行课业控制,精准地进行以评促学。“这是尹校长对学校目前课程设计的总结,不难看出万汇在课程设计上迈出很扎实的步伐。

双顶流校长加盟,名师天团打造,课程丰富立体化。其中家长们最关注的课程建设,在这所学校用实实在在的落地来展示,孩子们成绩大幅提升、优秀学习习惯的养成、综合素质的提高、自信开朗大方的表现,都江堰万汇学校正在用行动和内涵告诉大家,它值得!

万汇学校,项目式学习,学科融合

标签: 万汇学校 项目式学习 学科融合

责编: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