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实施“1+N专递课堂”教学教研新模式,合奏区域教育发展“最强音”
2021-02-19 13:59:57 来源:中国教师报
1
听新闻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开展,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加快“互联网+”教育领域的应用创新,推动数字化校园向智慧校园升级。2020年,双滦区以硬件设备全覆盖为基础整合送教走教和空中课堂,实施“1+N专递课堂”教学教研新模式,铺设了城乡教育提质共享“高速路”,为城乡师生提供无缝、高效的教学平台,以“加、减、乘、除”四部曲合奏新时代区域教育发展“最强音”。

“加”是聚能合力,提质增效。“1+N专递课堂”重心在“+”上,即以共享优质资源理念为引领,在名师录播课、教师轮岗交流、音美教师走教和送教下乡的基础上,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与优质师资深度融合,利用“录播室全覆盖+变学校名师为系统名师”的改革经验,搭建起教育资源线上共享机制。全区四个乡镇“联姻”城区名校,逐步形成了“强校+弱校”“一校+多校”的新模式,构建了四大片区由名校名师牵头的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每个片区按学科组建精准帮扶小组——“名师领衔+城乡学校同学科教师”研修团队,实施“名师在城区学校教学+乡村教师在当地助教”的教学教研形式,实现网上同步备课、上课、教研、观摩、研讨等,提高了教师线上线下观摩学习和互动交流的频率,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及信息素养,真正实现优质资源最大限度实时共享。

“减”是简化易化,减负降本。“1+N专递课堂”是以网络为支点,在师资既定的前提下,以最省时省力的杠杆撬动城乡教育同步提升。教研活动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减轻了集聚教师的时间成本和交通负担,既解决了线下教研活动教师交通不便、教学点教师少需要调配其他教师等问题,又让教师轻装上阵,把主要精力放在教研本身,便于加大“送教”的力度、密度与频次,提高教研活动效益。同时也激发了乡村教师自觉运用信息技术资源进行个人学习、专业成长的动力。经过一年的探索,全区各中小学共享同一中心——实验中学信息化中心,共用同一平台——区域智慧网络视讯平台,打破了学段、区域限制,全部实现互联互通,在资源选择和教研路径选择上做到简化和易化,确保学校充分享用优质网络教育资源红利。“减”字诀优化了资源、时间、精力的分配,真正实现了优质资源高效、快捷、共享。

“乘”是深度融合,高效联动。一是智慧教育“硬件”与“软环境”深度融合。双滦区以硬件布局为着力点,积极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达到精品录播室和简易录播室城乡全覆盖并逐步更新升级。目前完全小学及城区学校达千兆,教学点达百兆,安装了MCU视频互动系统,达到了多点互联互通,为全域提供覆盖教、学、考、评、研、管全过程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服务。在此基础上,大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全力推动教育信息化2.0行动。

二是“动态送教”与“静态送教”深度融合。自2014年起。双滦区全面实施“走教制”,依靠内部挖潜整合师资,以送教、跟岗、互换等方式实行“人动资源动”的动态管理,将教师由“学校人”变成“系统人”,实现城乡学校良性互动。“1+N专递课堂”沿用“教师共同体”和划片结队帮扶理念,将“名师课堂”“精准帮扶”与线上教育相融合,实现“人静资源动”,既紧扣城乡教学实际将名校名师课程资源精准推送到乡村学校,覆盖义务教育所有学科,又做到了推送频率高、效益最大化。

三是线上与线下深度融合,打通教育“最后一公里”。“一校带多校、一校带多点”的组织模式,使边远地区上不齐课、上不好课的乡村学校与拥有相对丰富教育资源的城市中心学校同上一节课、共享一优师。在同步课堂上,师生、生生异地互动交流,空间的壁垒被打破,乡村学校学生不仅有名师的指导,还在与城区学生的互动中碰撞思维的火花,在同伴互动中得到启发和成长。

“除”是观念革新,思维转变。我们秉持“以生为本”的理念推进教学改革,树立全员应用先进教育教学手段的意识,引导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为学校发展、师生成长赋能。各学校要根据师生的实际需求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学改革要有的放矢,避免走过场、“为用而用”。“1+N专递课堂”有效缓解了乡村中小学校师资不足、资源不足、课程开设不齐等问题,成为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平台和教师专业成长的舞台。

(作者单位系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教体局)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