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有味的“樟园系列课程”,生态环境课堂带来乡村教育
2020-11-26 13:50:53 来源:长江日报
1
听新闻

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有这么一所特别的小学,没有漂亮的楼房,没有气派的运动场,但在这所学校里,处处都是孩子们亲手种下的花儿和果实。在操场上,能嗅到稻花的芳香,看清小荷的尖角,听见青蛙的鼓噪,目睹蝴蝶的飞舞……这就是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升华小学。

生态环境课堂带来乡村教育

这所小学用劳动教育构建了一块属于儿童的乐园。学校与武汉市植物园、武汉市环境保护局共建,建设了生态环境课堂,期望乡村教育“不离土,不离乡,不求洋”。在生态劳动课堂上,老师们和孩子们一起种下太空种子、红薯、花生、向日葵、爱心树等。

春暖大地,满园油菜花盛开了,第一株向日葵怒放时,老师们把课堂搬到天地自然之间,实现学校课堂和教育现场的无缝对接。借助生态劳动课堂,老师们打破学科“壁垒”,实现美术、科学、劳动、语文整合执教,让教育充满童真童趣;打破观念“桎梏”,把动植物“请到”课堂,与孩子们一起探寻生命的奇迹,体验学习的乐趣。

有趣有味的“樟园系列课程”

升华小学校园以香樟树为主题景观,百余棵香樟树团簇校园,挺拔繁茂、朝气蓬勃、错落有致,其中最具标志性的是数十棵五十余年的香樟树。在香樟树下,师生们开辟田地,种下了太空种子、红薯、花生、向日葵、爱心树等植物和花草,学校也由此构建了“樟园系列课程”。

春天,有围绕植树节展开的植树课程。学校的“桃李园”也是孩子们的“种植园”,每逢植树节前后,孩子们会找好一小块地,用铲子松土,把种子放进坑内埋好,然后浇水,撒上肥料,为自己种下的树苗、花卉做上独特的标记,种下绿色的“希望”。学校还会邀请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高级园艺师到校,以“讲座交流+实地种植+自然观察笔记指导”的活动形式,在孩子们心底播下科学的种子。专家们不仅给孩子们科普植物知识,还将培植的百日草、菊花等植物带来种在学校植物科技园里,给孩子们讲解植物类别和种植等技巧。

春种秋收品尝劳动的收获

夏天,孩子们亲手种下的向日葵开花了,老师们将语文课“搬到”向日葵田中去,一场生动有趣的作文课就此开启。老师们告诉学生如何观察,如何想象,时不时还和学生互动。“老师,请问这只蝴蝶飞过来,是不是想要吃瓜子啊?”童真童趣,逗得师生大笑不止。在自由观察时间,孩子们有的围在一起看向日葵,有的蹲下来抚摸色彩斑斓的波斯菊,有的还找着了叶子上的毛毛虫。

校长李明菊说,校园植物科技园成了师生最爱去的地方,或拔拔草,或散散步,在里面自由畅想。在自然生态的世界里,孩子学到的不止是知识,也是生活。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在“樟园红薯系列课程”中,最让孩子们期待的是品红薯。每当红薯收获时,会做“红薯丸子”“红薯饼”的家长便被邀请来到学校。孩子们在家长的协助下,洗、刨、切、炸,清脆的红薯一会就变得软糯香甜起来,师生、家长共同品味孩子们的劳动成果,成为升华小学的孩子们秋天最期待的事情。

专家说

孩子们的好奇、求知、上进、易塑,是实施教育的最优渥期,学校的生态环境又非常适合对孩子们进行劳动教育。以种植各类常见植物为契机,让孩子们在学习植物科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不易,感受收获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让孩子们学会感恩,懂得珍惜,善于分享!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高级园艺师李俊皞

家长说

现在的孩子在家里很少有劳动的机会,学校开展的劳动课正好弥补了这个不足。通过劳动体验,孩子们学会了正确使用劳动工具,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同时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升华小学301班范思贤奶奶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