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东湖高新区教育局正在筹划今年的校招,不少学校有意申报心理健康专职教师岗位。该区心理教研员梁忠对此感触颇深:“各校现在对心理教师越来越重视,近四年来,我区增加了二十五六个心理专职教师,相当于四年翻了一番多。”
在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只是一个缩影。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张汉强介绍,武汉于1991年在中小学配备第一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如今,中小学有了1200多名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其中具有心理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专职教师280多人。截至2020年9月,全市有6所中小学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58所中小学被市教育局评为“武汉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289所中小学被市教育局评为”武汉市心理健康教育合格学校”,武汉市被教育部确立为“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
心理课堂各具风格
游戏、分享都不少
昨日,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华侨城小学三(6)班学生上了一节名为《委屈了怎么办?》的心理课,心理专职教师孙智辉在导入时,特意带学生们分组玩“词语接龙”游戏,在比拼速度的过程中,有学生责怪伙伴反应迟钝导致落后,也有人因为他人干扰而耽误进度,孙智辉顺势引出话题“什么是委屈”,并用动画视频帮助大家找到情绪对应的人物关系,引导学生解决“受委屈了怎么办”的问题,学生自己便推导出了“受委屈了要换位思考,还可以求助家人和好朋友”的结论。
孙智辉说,他负责该校三到六年级的心理课,每个班间周上一次,低年级主要是通过互动游戏来感受情绪,高年级则以知识分享来讲解和缓解情绪,通常以词语接龙、你画我猜等小游戏开场,既能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又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游戏只是手段,最重要的是让大家分享感受并且联系实际情况,知道在生活中如何解决问题”。
在武汉市光谷第二十一小学,心理专职教师宋雪也注重将实景引入课程主题。10月30日,她为学校四(7)班的学生上心理课《我喜欢我自己》,便找来自己的学生拍了两段小视频一段音频,展现这个年龄段孩子常有的困惑“为啥我没有她漂亮”“为什么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再引导孩子们去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而在中学段,启发学生进行思辨性思考的意义更大。武汉市光谷第三初级中学心理专职教师甘萍上周为该校714班学生上了一节《我在同伴中》的心理课,针对“如何面对同伴压力”这个话题,班上47名学生中的2/3都举手分享自己的经历和看法,全程中甘萍仅略加引导,只在课程结束时进行了总结。“随着孩子心智的越发成熟,心理健康课的教学方式也会变化。等到了高中,老师上课前需要进行更多储备,尤其是要了解社会热点、时事新闻等,这样才能为学生释疑解惑。”此前曾在高中担任心理教师的甘萍说,一堂好的心理课,一定会具备强烈的教师个人风格。
一堂课要准备一周
话题出自观察学生
坐在温馨的心理咨询室里办公,每两周为一个班的学生上课,偶尔接待下学生的心理咨询……在很多人眼里,中小学的心理专职教师是一个比较轻松的职业,但这可能是个误解。
光谷三初的甘萍这样介绍她在周一这天的工作:熟悉上周备的课,安排本周的14节课;回顾上周与学生的聊天内容,确定本周的聊天安排;完成检查、比赛等材料;做学校安排的行政工作等。“其中最费时的应该是备课,我每备一堂课需要一周时间,内容要反复推敲,预设学生的各种可能反应,设计好如何应对。”甘萍说,心理课比较特殊的地方在于,虽然有教材,但教材比较粗略且不能涵盖每个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只能作为参考,课程所需的导学案、资料、作业都全靠老师自己撰写,她这堂《我在同伴中》便源于学生的频频咨询,而这与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有关——已进入青春期,心理起伏比较大,同时对父母的依赖减少,更重视与同伴的交往,这样可能带来同伴压力,学生是该坚持自己还是向同伴“低头”?
在武汉市汉阳区二桥中学芳草校区,心理专职教师余轶不仅负责七、八年级的心理课,还是七(1)班的班主任,深谙学生心理的她很受学生欢迎。
武汉市武钢三中学生心理发展中心主任夏璇说,心理专职教师的工作很繁杂:用白纸、吹气球等小游戏来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用沙盘游戏、画画乃至排练心理剧帮助学生减压,提供专业支持;除了给学生上心理健康课,还要上好家长课堂,给班主任进行心理培训……“对专职心理教师来说,心理辅导只是工作的一小部分,他更应是心理健康的宣传员和培训员。像我就经常在半夜接到家长的求助电话,他们是通过家长课堂认识和信任我的。”
夏璇说,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位高二家长因为忙于工作,疏忽了对孩子的陪伴,男孩进入青春期后显得格外叛逆。像这样的个案,她会分别与家长和学生多次沟通,通过画一些自我认识九宫格、家谱图这种家庭访谈形式,启发家长和孩子问题出自哪里,怎么去沟通交流,“其实家长不要慌,亲子关系不可能一下子修复,需要过程来得到孩子信任。家长不要老想着控制孩子,这样即便我们介入多次,也会调解失败。”
但另一方面,老师们也提到,向他们倾诉的学生不太多,甘萍说,每年的第一节心理课,她都会告诉学生大部分人有烦恼,少部分人有心理困扰,极少数人有心理疾病,鼓励大家有困惑找她聊,每当有孩子勇敢地来向她倾诉,她都会为他鼓掌点赞;夏璇说,她会告诉学生,在学校与她相遇时,可以不打招呼。“很多时候,我们是在隐蔽的角落做隐蔽的工作。但真的希望人们对心理健康有更多了解,不要让学生因为害怕被‘污名化’而不敢向心理老师求助。”她说。
心理专职教师走俏
四年间人数翻一番
随着全社会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在武汉市的中小学里,心理专职教师正越来越俏。
武汉东湖高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心理教研员梁忠说,该区有48所中小学,有42名心理专职教师,近4年招进二十五六人,仅2019年就招录了约10人,基本上都是名师范院校的心理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很多;全区的心理兼职老师也不少,去年的“一人一节心理合格课”活动中,全区便收集了120多节心理课。有的学校尤其重视,如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目前已有3名心理专职教师,仍在继续招聘新的专职教师,“偏远片区的学校,现在也纷纷引进专职心理教师。”
武汉市英格中学一分校心理教师胡琳梅2016年从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入职3年多,她先后参加了洪山区教育局组织的近10次专业培训,最长的一次集中学习了一周时间,平时各种上级检查和交流活动则更加频繁。她说,她觉得教育系统对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工作其实很重要。
从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毕业的甘萍则发现,向自己咨询考中小学教师的学弟学妹越来越多,“这说明社会上对中小学心理专职教师的认知度在提升。”
洪山区教科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韩亚平介绍,目前最大的难题是科班出身的专业、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数量不够。洪山区目前有20多名专业教师,未来将通过增加心理专业新教师招聘指标,以及培训一批在职教师的办法“两手抓”,逐步解决师资问题。武汉青山区教育局教科室主任张军则说,该区已将招聘心理专职教师列入专招计划,同时在区里探索实行导师制,建立区内心理辅导教师工作群、心理工作志愿者团队等。